兖州原酒二十年窖藏60度(兖州20年酒多少钱一箱)

huafeng1103 48

上期介绍了酿造即墨黄酒的主原料——黍米(大黄米)的神奇历史。本期我们探讨即墨黄酒的奇特酿酒工艺。

中国不仅黍的种植历史悠久,以黍酿酒的历史也相当久远。

我们的祖先从谷物和剩余熟饭的自行发酵中认识了酒,大致早在夏朝(距今4000多年前)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人们将这些造酒的方法逐步归纳完善起来,最终使之流传于后世。

前秦赵整《酒德歌》:获黍西秦,采麦东齐。春封夏发,鼻纳心迷。(大意为:用西面秦国出产的黍做主要原料,用东面齐国出产的小麦做麦曲。春天万物复苏,酿出酒后,经过一个夏天的陈储,秋冬就可以喝到沁人心脾的酒了。)

西晋江统《酒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东晋刘歆《西京杂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史记•律诗》:酉,八月也。《说文》中解释酉,酒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

《太平御览》中说: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

1968年河北满城发掘出西汉中山靖王墓(刘胜夫妇),内有33件陶质大酒缸。出土时内壁尚有酒干后留下的痕迹,大多数缸的肩部写有朱文,为黍上尊酒十五石,甘醪十五石,黍酒十一石。可见此时酿酒之盛,并将酒按照等级进行储存。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孔子曰:‘黍可为酒。’

刘向《战国策·魏策》: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北宋朱翼中所著的中国古代唯一的一部酿酒专著《北山酒经》中所述:酒之作尚矣。仪狄作酒醪,杜康秫酒,岂以善酿得名,盖抑始于此耶?

窦苹《酒谱》:陶潜(陶渊明)为彭泽令,公田皆令种黍。酒熟,以头上葛巾漉之。陶渊明曰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明无怀山人所著《酒史·酒品第二》提到黄酒酿制,南方多糯米,北方多黍米。

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稷》:稷与黍,一类二种也。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

在明清时期山东各府州县地方志中,都有种植黍或用黍酿造黄酒的记载。如万历《兖州府志》记载:酒以黍米、麦曲,不用药,味近泉。道光《济宁州志》亦记载:黍粘者亦可为酒。中国酒的种类直到明末以后美洲作物引进才发生变化,因美洲作物(玉米、番薯与土豆等)皆是淀粉植物且价格低廉,故宜于酿造白酒。

至于酿酒工艺,大概最早见于《礼记·月令》:

乃命大酋(酒官之长,酒正的别称),秫(粘黍)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絜(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剂)必得这一表述被现今的黄酒行业所统称为古遗六法。而这六法,实际上是酿酒的必要条件,即:酿酒原料、酒曲、酿酒器具、酿酒用水、装酒的容器、火候所要达到的要求,即墨黄酒将又在此基础上补充上了具体酿酒步骤:糗糜、糖化、发酵、压榨、陈储,与六法合称为守六法,把五关。

守六法:

黍米必齐:是指必须用颗粒饱满整齐、色泽金黄的黍米作原料,以黑壳龙眼黍米为最佳。

曲孽必时:是指酒曲必须在三伏天选用优质小麦,自然踏制而成,陈放一年再使用,被称之为陈伏麦曲。

水泉必香:是指所用的水是发源于崂山北九水之泉水。

陶器必良:是指容器要选用质地优良、无渗漏的陶器,瓷器、玻璃等因密封性太强,反而不利于酒在瓶、坛中自行老熟。

湛炽必洁:是指酿造、陈储时的器具必须严格杀菌消毒。

火剂必得:是指火候必须调剂适度,恰到好处,达到焦、糊的临界状态。

把五关:

糗糜:将黍米冲洗干净,浸泡均匀,倒入锅中,生火加温,待将米煮透后,边加温边用锅铲搅拌,并适时添浆,要使糜焦而不糊,到呈棕红色时出锅。糗糜法是即墨黄酒与南方黄酒酿酒工艺的根本区别,南方黄酒采用蒸饭法。即墨黄酒的颜色和味道基本来源于此步骤的自然产生,没有添加焦糖色、糖等其他物质。

糖化:将出锅后的糜放在案板上摊凉,待降到60度左右时,按一定比例拌入陈伏麦曲,再反复摊搅,使之混合均匀。

发酵:将摊搅好的糜装入发酵罐(缸)内,在适当温度下连续发酵7天,期间要进行打耙(用类似木铲的工具将糜上下翻搅,使其充分发酵,释放出二氧化碳),直到彻底发酵完毕,成为酒醪。

压榨:将发酵好的酒醪装入木榨酒内压榨取酒,出酒率一般为1:1.1,也就是所说的斤米酿斤酒。

1935年出版的《科学的山东》记载,当时每酿100斤黄酒,仅需黍米80斤;1944年《青岛特别市即墨辖境烧酿酒业调查表》中,黄酒与黍米保持在1:1.5左右;1960年代,每生产一斤即墨黄酒需要一斤黄米,一斤黄米产酒1.25斤就被视为低质。1960年版《即墨县志》记载,酿造时必须采用崂山顺河流至九水泉的水。如果夏秋季节用山洪水,酒度即高;春冬河水不旺,酒度略低。

陈储:将榨出的原酒盛入储酒罐内,放置到地窖或者山洞里,进行恒温陈储,期间酒液与外界发生缓慢的酯化反应,产生复杂的香味物质。

陈储为何选择山洞或者地窖?

一是因为此二者湿度、温度相较其他场所稳定,没有太大的起伏,有利于酒液缓慢、平和地与外界交流,没有燥气。

二是因为此二者为清净之地,无光、无声、无外界的其他干扰。所谓静极生动,阴极而阳。所处这样阴、静的环境,自然生阳,生发生气。这就如同修行之人为何选择幽静的山洞打坐参禅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的清净,屏蔽掉外界信息的输入,做到物我相融,天人合一,保持与道同频,自然能接收到更多的能量。

三是因为黄酒本身属性为阳,暗藏于凉爽之阴地,以阴克阳,去掉浮躁之阳气,以致阴阳平衡,酒质自然协调。

陈放一年以上的黄酒,被称之为老酒,其各项理化指标均处于和谐状态,品质自然与众不同。

要特别强调一下糗糜工段所用的火也就是火剂必得当中的火。

燧人氏钻木取火以来,人类以熟食得以结束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柴火伴随人类几千年,才有了人间烟火的浓郁气息。自然界中哪种柴草对人类最有益呢?古人早已给出了答案。《本草纲目》记载:艾火可以灸百病;凡灸艾火者,宜用阳燧,火珠来自于太阳真火。艾叶能够温经通络,祛除寒湿,具有回阳,理气血的功效。艾灸在中国已经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是中国百姓熟知的一种理疗与保健方式。艾之火是纯阳之火,故而中国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如果我们把阳气算做一百,那么人从生到死就是一百到零的过程,故而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的物质所能比拟,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到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络的功能,艾火连续地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到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固本扶阳、养生治病的功用。中医研究机构用其他药材和其他各种物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射线等等与艾作对比研究,结果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替代艾。

从老酿酒师傅那里讨教,除了木柴、煤炭、天然气、生物质、电能为热能用于糗糜外,没有用过艾草。有待于有朝一日实验来验证艾草的火力对于酒质的影响。

(内容为作者博物频道原创,仅供学术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用于商业目的视为侵权,必究!)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