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宗座图书馆系教皇藏书所在,成立于十五世纪中叶,旨在汇集所有足以荣耀教皇与教廷之拉丁与希腊文字作品,为知识分子提供共同的便利,为全球历史最悠久、最重要的研究图书馆之一,尤以旧抄本、古印本最具特色,素负文明宝库人类记忆盛誉。
与梵蒂冈宗座图书馆发展时期相当的中国明清两代皇室藏书,论质论量均颇为可观。澎湃新闻获悉,梵蒂冈宗座图书馆珍藏暨明清宫廷藏书特展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对外展出,展览首度同时展陈西方与华夏历史文化脉络中的珍稀古籍,期使观众对于罗马教廷与中国皇家藏书文化之异同获致进一步了解。
亚略巴古的丢尼修神学文集盎博罗削拉丁文译本(局部) 十五世纪中叶 意大利 动物皮纸 原件展示 ©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珍藏暨明清宫廷藏书特展海报
据台北故宫博物院介绍,此次特展,前者依时为序,借由各阶段入藏的图籍文物,勾勒梵蒂冈宗座图书馆自肇建以迄今兹的发展图景;后者与之互映,以明、清两代内府收藏、编纂、刊印的代表性古籍珍本,介述其典藏递嬗源流、内容及特色。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系教宗的图书馆,坐落于梵蒂冈城国内。几世纪以来,馆内存藏的书籍及其他珍贵文献一直提供学者使用。
目今,梵蒂冈宗座图书馆馆藏包括80,000册珍罕旧抄本、约100,000册档案文献、1,600,000册古今印本(内含8,900册十六世纪前的早期摇篮本)、数以万计之十六世纪与十七世纪古籍,以及150,000件图绘材料(包括版画、图画及铜版雕模)、150,000帧历史照片、300,000枚钱币与纪念章。此一庞大收藏是图书馆五个半世纪以来不断征集发展的成果,其时间跨度超过2,500年,内容更涉及许多人类知识领域:文学与历史、艺术及法律、天文与数学、自然科学及医学、神学与哲学。
论演说家、演说家、布鲁图斯、论最好的演说家(局部) 西塞罗(西元前106 - 西元前43) 羊皮纸 原件展示 ⓒ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每年接待数千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一般读者更可透过其数字图书馆,线上阅览数百万页图书文献的数位版本。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的肇建
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许多教宗藏书均已消失。今日的梵蒂冈宗座图书馆系由教宗尼阁五世(Nicholas V, r. 1447-1455)于十五世纪中叶建立,宗旨是为知识分子提供共同便利。他从一小部分收藏开始,派遣使徒至当时所知的世界各地,按精确计划征集各类抄本,期以建立一所合乎人文主义文化标准,涵盖所有学科的普世图书馆。
尼阁五世去世时,教廷所藏抄本已达1,200余册。他的继任者对于图书的研究收藏,亦能赓续从事。教宗西斯笃四世(Sixtus IV, r. 1471-1484)继位后,将图书馆重组,不仅扩充空间,配置馆员,更提供稳定的经费。1481年,馆藏抄本已达3,500册规模,系当时收藏最丰富的图书馆。
许多非常重要的抄本在此期间入藏,例如四世纪的《梵蒂冈抄本(Codex Vaticanus)》是现存最古老,且几近完整的希腊文圣经抄本;五至六世纪的《罗马维吉尔抄本(Vergilius Romanus)》则收录拉丁作家维吉尔(Virgil, 70-19 BC)的文字。其他在文学史上具重要意义的著作,如泰伦提乌斯(Terence, c. 195/185-c. 159? BC)、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 100-44 BC)、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 23/24-79)、萨卢斯特(Sallust, 86-c. 35)与塞内卡(Seneca the Elder, 54 BC-AD 39)等人作品的抄本,皆于九世纪制作。
亚略巴古的丢尼修神学文集盎博罗削拉丁文译本 十五世纪中叶 意大利 动物皮纸 原件展示 ©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
这部抄本的特色,在于有梵蒂冈宗座图书馆奠基者教宗尼阁五世(Nicholas V,1447-1455在位)的牧徽,及其亲笔所写之注解与校记。该抄本被视为古代晚期亚略巴古的丢尼修(Dionigi lAreopagita,约西元1世纪)其希腊文神学论著的拉丁文版本,并经人文主义者嘉玛道理会士盎博罗削(Ambrogio Traversari, 1386-1439)编辑。特别是页面138v,周边以金色与彩色树叶装饰,首字母N中可见一位高阶教士(或即教宗尼阁五世本人),坐在椅子上书写,并被群书环绕。
教宗博义九世仪典书 拉丁文 1389-1404 动物皮纸 影像输出 ©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
本书图绘丰富而华丽,一直被视作一部主教仪典书;抑或更确切地说,一部与主教或教宗所主持之礼仪活动有关的文本汇编。另一方面,近来曾有学者指出,全书是一部《弥撒礼仪规范(Praeparatio ad Missam)》,亦即教宗为举行圣祭礼仪所使用的一系列祝祷文本。由若干页面所见之牧徽显示,本书由教宗博义九世(Boniface IX,1389-1404 在位)亲自委托制作,其亦可由页面39v 包围细密画的紫红色背景中之金色文字获得证验:神圣的上主,教宗博义九世为彰显圣三之崇敬与荣耀及其教宗职务而制作本书(Sanctissimus dominus noster summus pontifex, Bonifatius nonus fecit fieri hunc librum, ad honorem et gloriam sanctissime Trinitatis, et sui pontificatus)。
文艺复兴时期的梵蒂冈宗座图书馆
文艺复兴是艺术与文化发展的璀璨时期,以人为本的思想日趋成熟,梵蒂冈宗座图书馆也因之而诞生。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宗持续扩充藏书,除拉丁文与希腊文抄本外,亦开始搜罗希伯来及其他文字的书籍。值得注意者,系馆藏编号Vat.Sam.1,收录圣经前五部经文的《摩西五经(Pentateuch)》,全书于十四世纪以希伯来、亚拉姆(Aramaic)及阿拉伯三种文字抄成。
宗座图书馆十六世纪中叶的目录中,亦记载不少当时已成为文化传播常见工具的印本,与抄本并置保存。其时,玛策禄‧切尔维尼(Marcello Cervini, 1501-1555)负责管理宗座图书馆。他也是第一位枢机主教图书馆馆长,日后又获选为教宗玛策禄二世(Marcellus II, r. 1555)。
罗马史 李维(西元前59至西元17) 十五世纪 羊皮纸 原件展示 ©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
这本华丽的书册,原为科森扎(Cosenza)大主教卢多维科.阿涅利(Ludovico Agnelli, 1497-1499)所藏,其位于首页的牧徽,后来为教宗儒略二世(Julius II,1503-1513 在位)所覆盖。全书画工由巴洛缪奥.德拉.加塔(Bartolomeo della Gatta, 1448-1502)负责,从内文页面1r 开始,即搭配豪华图绘:周边框内可见寓意性人物与信、望、爱三超德(Fede, Speranza e Carità)的拟人表现,并饰以花彩、植物百卉等元素。页面上方置入一细密画,上有八位坐定的显要,一人立于其侧,以及在地面上的金戒指。该细密画旨在呈现李维著作中的段落(第二十三卷十二节)所述场景:哈米尔卡.巴卡(Hamilcar Barca,西元前275 - 西元前228)将军之子马戈(Mago Barca,西元前243 - 西元前203)返抵迦太基,宣布迦太基部队于坎尼(Cannae)获胜(第二次布匿战争,西元前216 年)。
地理学指南 克劳狄乌斯.托勒密(约100 - 约170) 雅各布.安杰洛.达.斯卡尔佩里亚(约1360-1410/1411)之拉丁文译本 十五世纪 羊皮纸 原件展示 ©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
本书为克劳狄乌斯.托勒密之《地理学指南》,由雅各布.安杰洛.达.斯卡尔佩里亚翻译为拉丁文。中世纪制图学为有人居住的陆地(欧洲、亚洲、非洲三地)提供了一个抽象和象征性的描绘,亦时而饰以惊人的数据。托勒密作品的重新发现,使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得以借由投影的数学方法为基础,对于已知世界进行新的描绘。这些数学方法,可减少将球面投影于平面时所造成的扭曲情况。页面11v 所示系托勒密提出的投影图之一:弯曲的子午线向上会聚,并有弯曲的平行线(其他两种投影图分别为:直线的子午线向上会聚与弯曲的平行线,以及地球之远观景象)。
图书馆新址修建与十七世纪的图书搜集
十六世纪末,梵蒂冈宗座图书馆虽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部分馆舍,然原本配置的空间已不敷使用。教宗西斯笃五世(Sixtus V, r. 1585-1590)任内辟建完成的堂皇新厦,使得图书馆发展步入新的阶段,并进一步获得重要藏书。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因征得大量图书集藏,藏品内容益趋丰富。1623年,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 r. 1597-1623)献予教宗额我略十五世(Gregorius XV, r. 1621-1623)的海德堡帕拉蒂尼图书馆(Bibliotheca Palatina)藏书运达,计2,500册拉丁文、希腊文抄本与5,000册印本,内含十三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 r. 1220-1250)所撰之鹰猎专论(馆藏编号Pal.lat.1071)。
1657年,教宗亚历山大七世(Alexander VII, r. 1655-1667)购得乌比诺公爵家族(Dukes of Urbino)旧藏约2,000册制作精美的拉丁、希腊、希伯来文抄本,其中不乏艺术史上的杰作,如珍贵细密画丰富的圣经抄本(馆藏编号Urb.lat.1-2)与但丁(Dante Alighieri, c. 1265-1321)的《神曲(Divina Commedia)》抄本(馆藏编号Urb.lat.365)。
1689年,教宗亚历山大八世(Alexander VIII, r. 1689-1691)购得早年放弃王位,移居罗马,并皈依天主教的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Christina Alexandra, r. 1632-1654)藏书,共2,300册抄本。此批藏书因载述内容或艺术关联而具重要意义,前者如馆藏编号Reg.lat.316的《格拉斯圣餐(Sacramentario Gelasiano)》,后者如馆藏编号Reg.lat.1896,由山德罗•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图绘的但丁《神曲》。
俗事诗片 佩脱拉克(1304-1374) 1501 威尼斯 原件展示|©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
《俗事诗片》为梵蒂冈宗座图书馆阿尔丁藏书(Fondo Aldine)之一,印刷页与空白页交错,亦即以空白页分隔印刷页后全册装订,内含意大利弗留利(Friuli)人文学者朱利奥.卡米洛.德尔米尼奥(Giulio Camillo Delminio, 1480-1544)的密集批注,应于十六世纪最初三十年间写成。德尔米尼奥的注记包括大量参考资料与文献来源,在当时对佩脱拉克作品的评论中颇为突出。1553 至1560 年间,他的部分注记经加布历.乔黎托.德.法拉利(Gabriele Giolito de Ferrari, 1508-1578)于威尼斯出版,作为数种《歌集》印本中的注解。
伊里亚德 荷马 希腊文、拉丁文 十五世纪 罗马 羊皮纸 原件展示 ©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
本件为荷马《伊里亚德(Iliade)》的双语版本,左半页为希腊文原文,与右半页译者不详的未完成拉丁文本相互对照。希腊文本由克里特的知名书吏约翰.罗索斯(John Rhosos, ?-1498)于1477 年五月在罗马写就,而缮写拉丁文本的书吏,则为来自巴都亚(Padua)的托洛米奥.桑维托(Bartolomeo Sanvito,活动于1435-1512)。此处展示页面1v 的牧徽,为枢机主教弗朗切斯科.冈萨加(Francesco Gonzaga, 1444-1483)所有,其名亦为罗索斯于希腊文本中述及。未完成的细密图绘(如同拉丁文本)也曾一度被推论由艺术家兼书吏的桑维托所作,不过目前几乎已能确认出自加斯帕雷.达.帕多瓦(Gaspare da Padova,活动于1466-1487)手笔。
神曲 但丁.阿利吉耶里(约1265-1321) 山德罗·波提且利(1445-1510)图绘 十五世纪 影像输出 ©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
但丁《神曲》的抄本由山德罗·波提且利图绘插图,而波提且利着手图绘的时期,适值由古典主义灵感主导创作过渡至吉罗拉莫.萨佛纳罗拉(Girolamo Savonarola, 1452-1498)所主张的宗教反思时期。在设计者的构思中,本书的形式如同一部目录。每一双折页平摊后,正面可容纳一整部篇章的文字。波提且利绘于背面的插图,除首篇之外,皆近似视觉性注释。此处所示为《地狱篇(Inferno)》之篇首图绘:正面为但丁旅程的地图,已为画家完成,背面则描绘但丁于阴暗森林中与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西元前70 - 西元前19)相遇的场景。
巴西尔二世圣徒月历 影像输出 ©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
本书依据拜占庭礼仪历九月至二月的圣徒瞻礼日,载录各圣徒的简短传记。任何一日的圣徒小传,皆附一帧有金色背景的插图,绘于同一页面。全书于拜占庭帝国皇帝巴西尔二世(Basil II,976-1025 在位)在位期间,由一位书吏及八位艺术家于君士坦丁堡制作完成。本书为十一世纪之际的拜占庭艺术,保存了重要的见证与图库。此部珍贵抄本于1615 年赠予教宗保禄五世(Paulus V,1605-1621 在位),成为梵蒂冈宗座图书馆之瑰宝。
十八世纪的收藏
十八世纪,欧洲兴起收藏古文物和艺术品的风潮。在此氛围中,梵蒂冈宗座图书馆亦开始搜罗图书、抄本、印本等传统典藏以外的藏品。
教宗克莱孟十二世(Clement XII, r. 1730-1740)设钱币阁(Gabinetto Numismatico),收存硬币与纪念章,为今日全球同类最重要收藏之一的宗座图书馆钱币与纪念章室(Medagliere)核心典藏之首。此项藏品包含公元前七世纪中国钱币、公元前六至四世纪波斯、希腊、罗马、布匿(Punic)钱币,以及各类重要纪念章。
教宗本笃十四世(Benedictus XIV, r. 1740-1758)与克莱孟十三世(Clemens XIII, r. 1758-1769)分别建立神圣艺术博物馆(Museo Sacro)及俗世艺术博物馆(Museo Profano),如今均已并入梵蒂冈博物馆(Musei Vaticani)。
庇护六世(Pius VI, r. 1775-1799)又辟版画室(Stanza delle Stampe),庋藏为数逾17,000件之版画艺术作品,依作者与主题装订为161巨册,构成图画阁(Gabinetto della Grafica)的古代典藏(Fondo Antico),目前计收版画、地图、图绘、铜版雕模等约150,000件。
同一时期,各类抄本、印本仍持续入藏宗座图书馆,如藏书家、考古学家亚历山德罗‧格雷戈里奥‧卡波尼(Alessandro Gregorio Capponi, 1683-1746)的收藏,又如奥托柏尼(Ottoboni)家族所收之4,000册抄本。
论演说家、演说家、布鲁图斯、论最好的演说家 西塞罗(西元前106 - 西元前43) 羊皮纸 原件展示 ⓒ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
此部豪华抄本乃西塞罗修辞学作品最为重要的见证之一。页面1r的细密画重现了该作品之背景:《论演说家》书中主要人物围绕一棵纤细的棕榈树(误植为法国梧桐树),坐在草地上谈话,其身份可由说明文字确认:除了西塞罗之外,尚包括盖乌斯.奥列留斯.科塔(Gaius Aurelius Cotta,约西元前118 - 西元前73)、昆塔斯.穆修斯.斯卡沃拉.斯喀埃沃拉.庞帝费克斯(Quintus Mucius Scaevola Pontifex,西元前140 - 西元前82)、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Marcus Licinius Crassus,约西元前115/112 -西元前53)、盖乌斯.安东尼.希布里达(Gaius Antonius Hybrida,活动于西元前1世纪)、塞尔维乌斯.苏尔皮修斯.鲁弗斯(Servius Sulpicius Rufus,约西元前106 - 西元前43)。西塞罗身处围栏外侧,专注于录写笔记。
十九世纪
1798至1799年、1809年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French Republic)及拿破仑一世(Napoleon Bonaparte, 1769-1821)的军队曾先后将梵蒂冈宗座图书馆若干抄本与钱币阁(Gabinetto Numismatico)大部分藏品运至巴黎;直到1815年维也纳会议(Vienna Congress)后,始将之返还(惟并非全部)。
与此同时,许多受压迫修会的藏书成为梵蒂冈宗座图书馆的典藏,例如占艺术史一席之地的莱奥波尔多‧奇科尼亚拉(Leopoldo Cicognara, 1767-1834)版画作品。十九世纪上半叶,枢机主教图书馆长安杰洛‧麦伊(Angelo Mai, 1782-1854)应用化学技术,从事重写本(palimpsest,将纸面文字刮抹清理,以其他文字重新抄写)研究,进而发现遭删除的文本,使宗座图书馆声名为之大噪。
十九世纪末教宗利奥十三世(Leo XIII, r. 1878-1903)任内,耶稣会士馆长弗朗兹‧埃勒(Franz Ehrle, 1845-1934)的先见驱动了宗座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他扩充馆舍空间,辟设修复实验室,着手学术出版,亦使馆藏恢复成长。
1891年,宗座图书馆购得内含不少亚维侬(Avignon)教廷时期教宗所藏抄本的博尔盖塞(Borghese)家族藏书,以及希伯来文抄本丰富的尼奥菲蒂(Neofiti)集藏。不久,西斯汀礼拜堂(Cappella Sistina)藏书亦征集到馆,所收文献于西方音乐史具重要意义。
艾希施泰特花园 巴西里亚斯.贝斯勒(1561-1629) 拉丁文、德文 纽伦堡 原件展示 ©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
巴西里亚斯.贝斯勒为日耳曼药剂师、植物学家,以钜著《艾希施泰特花园》植物图谱闻名。贝斯勒创作《艾希施泰特花园》,系受到他曾参与建设之巴伐利亚(Bavaria)采邑主教约翰.康拉德.凡.盖明根(JohannKonrad von Gemmingen, 1561-1612) 艾希施泰特宅邸植物园的启发。此座植物园,是意大利领土之外,欧洲唯一富有价值的植物园;其环绕采邑主教宫殿,于1596 年据贝斯勒同僚小乔基姆.卡梅拉留斯(JoachimCamerarius the Younger, 1534-1598)的设计始建,历十六载完竣。本书各季节皆以典雅的镌版图绘引介,其轮廓上有珍奇柜(wunderkammer)元素,并以贝斯勒家族兵器为主。全书各索引以拉丁文及德文制作。
西斯汀大厅视图 文森佐.马尔基(1818-1894) 约1860 纸面水彩 影像输出 ©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
本作品由画家文森佐.马尔基于1860年左右绘制。左侧呈现教宗庇护九世(Pius IX,1846-1878 在位)被枢机主教及高阶神职人员围绕,接受赠礼的场景。除了杰出的绘画技巧之外,艺术家能使图像装饰的色彩栩栩如生,亦令人惊叹。这件画作属于宗座图书馆一般图绘收藏(Fondo Disegni Generali)的一部分。一般图绘收藏集结了不同性质的藏品,接纳各种来源的新物件,并持续扩充。
二十世纪
进入二十世纪,梵蒂冈宗座图书馆持续扩充藏品,并使自身有条不紊地接受创新思维与作为。
1902年,数量达2,500册,内含二十余种文字抄本的波吉亚(Borgia)藏书征集到馆。其中,馆藏编号Borg.Mexican.1的中美洲纳瓦特尔(Nahuatl)文字抄本极为珍罕,制作于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 1451-1506)展开航海旅程之前。同年,宗座图书馆购入巴贝里尼(Barberini)家族大批藏品,计11,000册抄本、家族档案及36,000件版画,内含约翰尼斯‧谷腾堡(Johannes Gutenberg, c1400-1468)以革命性活字印刷术制作的第一部印本-《四十二行圣经(42-line Bible)》。1921年,宗座图书馆又获得乔瓦尼‧弗朗切斯科‧德‧罗西(Giovanni Francesco de Rossi, 1796-1854)搜罗的1,200册抄本及8,000册印本。
庇护十一世(Pius XI, r. 1922-1939)在成为教宗之前,曾担任梵蒂冈宗座图书馆馆长,其实务经历使之相当熟悉图书馆需求。他在馆长乔瓦尼‧梅卡帝(Giovanni Mercati, 1866-1957)与馆员欧仁‧蒂思浪(Eugène Tisserant, 1884-1972)协助下,催生了宗座图书馆历史上特别积极的新发展阶段。重要作为包括:抄本及印本藏书的扩充、足供容纳800,000册藏书空间的增设、图书馆新入口的修造。同时,与美国及其他国家图书馆界的联系及密切合作,彻底更新了图书馆技术作业,宗座图书馆亦因之完成了馆藏印本图书新目录的编制。1934年,宗座图书馆开办梵蒂冈图书馆学学校(Scuola Vaticana di Biblioteconomia);1937年,馆内照相摄影实验室接续成立。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于二十世纪不断成长发展。教宗保禄六世(Paulus VI, r. 1963-1978)在任内扩建了可贮置逾400,000册印本的库房;若望‧保禄二世(Ioannes Paulus II, r. 1978-2005)亦新建馆舍空闲,并为抄本藏品增设地下安全书库,配备先进防护系统。由于新资讯科技的应用,读者自1996年起即可线上查阅全部印本目录,馆藏抄本目录亦已上线供览。
时祷书 1480-1490 那不勒斯 羊皮纸 原件展示 ©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
《时祷书》为祈祷文的文集,这些祈祷文依据一定的结构,配置于一天当中的不同时间进行,内容包括:教会节日、《诗篇》、颂歌、连祷文、苦路、针对基督受难、圣母玛利亚、亡灵所诵唱的日课,以及七篇忏悔诗。页面1r《诗篇》首字母B(Beatus vir) 内可见弹奏乐器的大卫(David),其周围连结着一建筑框架,当中则展现他一生的其他事件。
圣经 希腊文 三世纪 莎草纸 影像输出 ©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
《汉娜莎草纸抄本一》原收录完整的《路加福音》与《若望福音》,尽管后来佚去一半内容,仍为两部福音书的重要见证,并与第四世纪的圣经《抄本B(Codex B)》(宗座图书馆藏品编号Vat.gr.1209)相关。《汉娜莎草纸抄本一》极具历史重要性,为传承两部福音书已知最古老的抄本,故可据以证明以四福音书作为正典,已于第二世纪底定。《汉娜莎草纸抄本一》亦很可能源自第三世纪。
新建筑及新科技不仅使梵蒂冈宗座图书馆与时俱进,在某些情况之下甚至超越了时代。馆藏抄本的数字化进展迅速,梵蒂冈数位图书馆已开放约18,000册抄本数以百万计页面免费线上阅览,备供读者参考、研究。使用者更可应用国际图片互操作性框架(International Image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 IIIF)技术,比对其他影像,进行注释,甚且获致发布个人研究成果的可能性。
这是检视梵蒂冈宗座图书馆的一种新方式:宗座图书馆虽仍将于一特定地点,以实体持续存在,由读者亲往参阅原始文献,然已扩展成为一个世界各地人士皆得经常访问的虚拟空间。
(本文整理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相关展览资料。)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