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农业君推文发了
2018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引来了许多农民朋友们的咨询。
为让大家了解每个品种和每项技术的详情,
在接下来的推文中,将陆续进行介绍。
今天,
农业君带来的是78个主导品种中的
16个水稻种类的详细介绍~
广 8 优 165
品种来源:广8A/GR165(不育系和恢复系及组合均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
审定情况: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审定编号:粤审稻 2013042
特征特性:
1. 生育期:在广东省晚造区试中,广 8 优 165 平均全生育期为 119-120 天,比对照组合博优 998 迟熟 3 天,与博 III 优 273 相当。
2. 产量性状:该 组 合 分 蘖 力 中 强, 亩 有 效 穗 18.0~19.0 万, 穗 长21.1~21.3 厘米,每穗总粒数 150~161 粒,结实率 82.8%~84.1%,千粒重21.4~21.6 克。
3. 稻米品质:米质鉴定达省标优质 3 级,整精米率 67.3%~70.0%,垩白粒率 18%~28%,垩白度 1.8%~7.8%,直链淀粉 13.3%~20.8%,胶稠度 68~72 毫米,长宽比 3.4~3.5,食味品质分 79~83。
4. 抗病性:中感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 78.72%~96.6%,对中 B 群、中 C 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 66.67%~94.7% 和 89.47%~100%,病圃鉴定叶瘟 2.5~4.3 级、穗瘟 3.5~6.5 级 ( 单点最高 9.0 级 ) ;中感白叶枯病(Ⅳ型菌 3~5 级,Ⅴ型 7 级)。
5. 抗寒性:耐寒性为中。
6.其它农艺性状 :该组合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强,穗大粒多,株高适中,抗倒力强,科高 96.0~101.5 厘米。
7. 适应性: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晚造种植。
产量表现:
2011 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 471.25 公斤,比对照种博优 998 增产8.82%, 增产极显著 ;2012 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为 483.33 公斤,比对照种博Ⅲ优 273 增产 3.34%, 增产未达显著水平。2012 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27.32公斤 , 比博Ⅲ优 273 增产 3.77%。日产量 3.93~4.06 公斤。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产量表现 :
2013 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2014 年推广应用 33.5 万亩,2015 年推广应用 33.7 万亩,2016 年推广应用 30.8 万亩。
栽培(养殖)要点:
1. 秧田播种量:一般每亩 10-12.5 公斤 ;
2. 播种期:作晚稻于 7 月 10 日左右播种 ;
3. 秧龄:作晚稻一般 18-20 天 ;
4. 大田基本苗 :栽插一般每亩 1.8-2 万穴,基本苗 4 万左右 ;抛秧栽培一般要求不少于 1.8 科,基本苗达 4-5 万。
5. 施肥:原则上要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生长后期注意看苗情补施保花肥。
6. 水浆管理:宜浅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
7. 病虫防治:苗期要注意防治稻蓟马,分蘖成穗期注意防治螟虫、稻纵卷
叶虫和稻飞虱。
适宜区域:适合华南双季稻区作弱感光型晚籼组合种植。适合华南双季稻区作弱感光型晚籼组合种植。
病(虫)害发生情况:
在推广应用中未发现稻瘟病,在 2013 年广东省白叶枯病较重年份,广 8 优165 大田表现较抗,熟色好 ;注意防治虫害。
注意事项 :栽培上要注意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虫和稻飞虱。
选育单位:
单位名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金颖东一街 3 号
邮政编码:501640
联系人:李传国
联系电话:020-85514257;13922463832
电子邮件:13922463832@139.com
广 8 优 169
品种来源:广 8A/GR169(不育系和恢复系及组合均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
审定情况: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审定编号:粤审稻 2012008
特征特性 :
1. 生育期 : 在广东省晚造区试中,广 8 优 169 平均全生育期为 115-117 天,比对照组合博优 998 迟熟 2 天。
2. 产量性状 : 该组合分蘖力中强,亩有效穗 17.4~18.9 万,穗长 21.8~22.1厘米,每穗总粒数 144~145 粒,结实率 83.0%~83.3%,千粒重 22.1~22.9 克。
3. 稻米品质 :米质鉴定达省标优质 3 级,整精米率 70.5%~73.5%,垩白粒率23%~26%,垩白度 7.5%~8.9%,直链淀粉 15.4%~16.4%,胶稠度 80~86 毫米,长宽比 3.7~3.9,食味品质分 76~80。
4. 抗病性 :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 88.24%~88.5%,对中 B 群、中 C 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 84.4%~84.62% 和 88.89%~95.8%,病圃鉴定叶瘟 2.0~2.25 级、穗瘟 1.5~3.0 级 ;中抗白叶枯病(Ⅳ型菌 3 级,Ⅴ型 7 级)。
5. 抗寒性 :耐寒性为中。
6. 其它农艺性状 :该组合株型中集,株高适中,分蘖力中强,抗倒力强,
耐寒性中。科高 103.8~109.4 厘米,
7. 适应性: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晚造种植。
产量表现:
2009、2010 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 429.13 公斤和430.60 公斤,比对照种博优 998 分别增产 0.28% 和 5.73%,2009 年增产不显著,2010 年增产达显著水平。2010 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421.31 公斤,比博优998 增产 3.31%。日产量 3.68~3.76 公斤。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产量表现 :
2012 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2014 年推广应用 31.9 万亩,2015 年推广应用 39.4 万亩,2016 年推广应用 24.5 万亩。
栽培(养殖)要点 :
1. 秧田播种量:一般每亩 10-12.5 公斤 ;
2. 播种期:作晚稻于 7 月 10 日左右播种 ;
3. 秧龄:作晚稻一般 18-20 天 ;
4. 大田基本苗:栽插一般每亩 1.8-2 万穴,基本苗 4 万左右 ;抛秧栽培一般要求不少于 1.8 科,基本苗达 4-5 万。
5. 施肥:原则上要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生长后期注意看苗情补
施保花肥。
6. 水浆管理:宜浅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
7. 病虫防治:苗期要注意防治稻蓟马,分蘖成穗期注意防治螟虫、稻纵卷
叶虫和稻飞虱。
适宜区域:适合华南双季稻区作弱感光型晚籼组合种植。
病(虫)害发生情况:
在推广应用中未发现稻瘟病,在 2013 年广东省白叶枯病较重年份,广 8 优169 大田表现较抗,熟色好 ;注意防治病虫害。
注意事项:栽培上要注意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虫和稻飞虱。
选育单位:
单位名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金颖东一街 3 号
邮政编码:501640
联系人:李传国
联系电话:020-85514257 ;13922463832
电子邮件:13922463832@139.com。
广 8 优 2168
品种来源:广8A/GR2168(不育系和恢复系及组合均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
审定情况: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审定编号:粤审稻 2012007
特征特性:
1.生育期: 在广东省晚造区试中,广 8 优 2168 平均全生育期为 113~115
天,与对照粳籼 89 相当。
2.产量性状: 该组合分蘖力中等,亩有效穗 18.3~19.2万,穗长22.5~23.0 厘米, 每穗总粒数130~132 粒,结实率 80.9%~81.7%,千粒重24.4~24.7 克。
3.稻米品质:米质鉴定达国标和省标优质 3 级,整精米率 67.5%~68.4%,垩白粒率 15%~18%,垩白度 3.6%~6.3%,直链淀粉 15.0%~23.7%,胶稠度 44~83毫米,长宽比3.6~3.9,食味品质分79~80。
4.抗病性: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 94.12%~100%,对中 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 100% 和 88.89%~100%,病圃鉴定叶瘟 1.75~2.3 级、穗瘟 2.0级 ;中感白叶枯病(Ⅳ型菌 3~5 级,Ⅴ型 5~7 级)。
5.抗寒性:耐寒性为中。
6.其它农艺性状:该组合株型中集,植株较高,分蘖力中等,抗倒力中强,耐寒性中。科高 108.1~111.7 厘米。
7. 适应性:建议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产量表现 :
丰产性突出,广8优2168于2009、2010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64.59公斤和442.82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分别增产14.32%和10.99%,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9.26公斤,比粳籼 89增产3.65%。日产量3.85~4.08公斤。
应用面积:2012 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2014年推广应用31.3万亩,2015年推广应用29.6万亩,2016年推广应用28.6万亩。
栽培(养殖)要点:
1. 播种期:早造一般于 3 月初前后播种,晚造可于 7 月 15 日前后播种;
2. 秧田播种量:一般每亩秧田用种量为 10-12.5 公斤 ;
3. 秧龄:作早造栽秧秧龄为 25-30 天、抛秧秧龄为 16-18 天,作晚造栽秧秧龄为 20-25 天、抛秧秧龄为 12-16 天 ;
4. 大田基本苗:栽插一般每亩 1.8-2 万穴,基本苗 4 万左右 ;抛秧栽培一般要求不少于 1.8 科,基本苗达 4-5 万。
5. 施肥:原则上要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生长后期注意看苗情补施保花肥。
6. 水浆管理 :宜浅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
7. 病虫防治 :苗期要注意防治稻蓟马,分蘖成穗期注意防治螟虫、纵卷叶虫和飞虱。
适宜区域: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粤北稻区中造种植。
病(虫)害发生情况:
在推广应用中未发现稻瘟病,在 2013 年广东省白叶枯病较重年份,广 8 优2168 大田表现较抗,熟色好 ;注意防治虫害。
注意事项:栽培上要注意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虫和稻飞虱。
选育单位:
单位名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金颖东一街 3 号
邮政编码:501640
联系人:李传国
联系电话:020-85514257;13922463832
电子邮件:13922463832@139.com。
广 8 优金占
品种来源:广 8A/ 金占(不育系和恢复系及组合均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育成)。
审定情况: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审定编号:粤审稻 2014031
特征特性:
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平均全生育期 114~115 天,比对照种深优97125 长 3~4 天。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穗长粒多,抗倒力中强,耐寒性中强(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为中强)。科高 104.5~105.4 厘米,亩有效穗 17.6~18.0万,穗长 23.0~23.1 厘米,每穗总粒数 152~153 粒,结实率 80.9%~82.0%,千粒重 22.9~23.7 克。
主要品种指标:米质为国标优质3级和省标优质2级,整精米率53.7%~59.6%,垩白粒率 3%~13%,垩白度0.8%~3.4%,直链淀粉 15.1%~17.0%,胶稠度52~78毫米,长宽比3.5~3.7,食味品质85分。
抗逆(含病虫)性: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3.5%~93.62%,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7.5%和100%,病圃鉴定叶瘟1.8~2.0级、穗瘟3.0~3.5级;感白叶枯病(Ⅳ型菌3~7级,Ⅴ型7级)。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产量表现:
2012、2013 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 477.26 公斤和 468.76 公斤,比对照种深优 97125 分别增产 9.33% 和 9.18%,2012 年增产达显著水平,2013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3 年晚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456.60 公斤,比对照种深优 97125 增产 6.26%。日产量 4.11 ~ 4.15 公斤。
应用面积:
2014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5年推广应用15.0万亩,2016年推广应用25.0万亩。
栽培(养殖)要点:
1. 播种期:早造一般于3月初前后播种,晚造可于7月15日前后播种 ;
2. 秧田播种量:一般每亩秧田用种量为10-12.5 公斤 ;
3. 秧龄:作早造栽秧秧龄为25-30天、抛秧秧龄为16-18天,作晚造栽秧秧龄为20-25 天、抛秧秧龄为12-16天 ;
4. 大田基本苗 :栽插一般每亩1.8-2万穴,基本苗4万左右 ;抛秧栽培一般要求不少于1.8科,基本苗达4-5万。
5. 施肥:原则上要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生长后期注意看苗情补施保花肥。
6. 水浆管理:宜浅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
7. 病虫防治:苗期要注意防治稻蓟马,分蘖成穗期注意防治螟虫、纵卷叶虫和飞虱。
适宜区域:适宜广东省粤北和中北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病(虫)害发生情况:
近三年该品种在应用中,抗病(虫)害能力表现较好,无大面积发生病虫害的报道。
注意事项:栽培上要注意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虫和稻飞虱。
选育单位:
单位名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金颖东一街 3号
邮政编码:501640
联系人:李传国
联系电话:020-85514257 ;13922463832
电子邮件:13922463832@139.com
合美占
品种来源:由丰美占 / 合丝占杂交选育而成
审定情况:2008 年广东省审定
审定编号:粤审稻 2008006
特征特性:
1. 主要农艺性状:合美占属早、中、晚兼用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早造平均全生育期 129~130 天,比粤香占迟熟 2 天。株高约 98 厘米。前期早生早发,剑叶窄、直、长,叶色翠绿。分蘖力强,有效穗较多,抽穗整齐,穗中大粒多,属重穗数兼顾型品种,后期转熟顺调,青枝腊杆,熟色好,结实率高。千粒重约 19 克。
2. 主要品质指标 :品质较优,早造米质达省标优质 3 级,除了垩白度 6.1%外,其它指标都达国优标准,其中,整精米率 61.3%,垩白粒率 24%,垩白度 6.1%,直链淀粉 16.8%,胶稠度 70 毫米,食味品质分 90 分。粒型属广东丝苗型,无心腹白,饭软滑,饭味浓,口感好。
3. 抗逆(含病虫)性 :中抗 - 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抗倒性、苗期耐寒性中等。2006 年早造区试鉴定结果为中抗稻瘟病,其中中 B、中 C 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 76.32%、91.67%、82.61%,病圃鉴定穗瘟 4 级,叶瘟 5.67 级 ;2007 年早造复试鉴定结果为中感稻瘟病,中 B、中 C 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57.1%、72.2%、68.5%,病圃鉴定穗瘟 5.7 级,叶瘟 3 级 ;两年鉴定结果均中抗白叶枯病(3 级)。
4. 产量表现 :丰产性能突出、稳产性好。合美占于 2006、2007 年两年早造参加广东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 420.39、423.47 公斤。两年区试均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增产 9.27%。其中 2006 年早造区试中,全省 14 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达 100%,是当年全省参试品种中唯一一个全部试点增产的品种,增产 9.11%,产量列第一位。日产量 3.23 公斤,也列第一位。2007 年早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445 公斤,比对照种增产 4.18%。其中汕头试点产量最高,为 475.0 公斤 / 亩。2007 年早造在高要市蚬岗镇进行的新品种展示试验中,合美占表现突出,获亩产 552 公斤,比对照种粤香占增产 7.4%。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产量表现 :
2012 年晚造从化市鳌头镇以合美占为主栽品种的万亩片经省市县专家验收,亩产量达 535 公斤,百亩核心片高产田亩产达 570 公斤 ;增城市正果镇合美占为主栽品种的万亩片经省市县专家验收,亩产量达 516.14 公斤,百亩核心片高产田亩产达 532 公斤 ;花都区碳步镇合美占 100 亩片平均亩产达到 550 公斤以上。2013 年晚造海丰县万亩示范片经当地市、县、镇、村联合验收,获亩产 613.1 公斤,百亩核心区亩产达 663.3 公斤。2010 年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推广品种,近 3 年累计推广面积约 182 万亩。
栽培(养殖)要点 :
1. 适时播植,培育壮秧。合美占早造属中迟熟品种,宜于 2 月底 3 月初播种,清明前后移植,晚造中早熟,宜于 7 月中旬播种,立秋前移植。
2. 合理密植。合美占分蘖力较强,秧田要注意培育壮苗,早施重施促蘖肥,提高有效穗数 ;前期浅水分蘖,够苗晒田 ;中期注意肥水调节,减少无效分蘖,后期要注意保持田土湿润,防止过早断水,影响灌浆结实。
3. 该品种属穗重穗数兼顾型,植株矮壮,在中等以上地力田类种植,更能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
4. 病虫防治。在稻瘟病严重地区,应注意做好防病治病工作。沿海地区要做好白叶枯病预防工作。
适宜区域 :适宜我省中南和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早、晚造种植。
病(虫)害发生情况 :
尚未发生过大面积影响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害情况。
注意事项:稻瘟病严重地区要注意防病工作。
选育单位:
单位名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金颖东一街 3 号
邮政编码:510640
联系人: 江奕君
联系电话:020-87596274
电子邮件:1785069311@qq.com
黄广油占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黄广占为母本,(黄华占 / 丰粤占)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水稻新品种。
审定情况:2013 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审定编号:粤审稻 2013001。
特征特性:
1. 属感温型常规稻品种 :早 、晚兼用,早造平均全生育期 128 ~ 132 天,比玉香油占迟熟 1~2 天。
2. 品质 :
晚造米质经广东省质量监督粮油检验站检测,达国标优质 2 级,主要理化指标 :整精米率 69.6%,长宽比 3.4,垩白粒率 11%,垩白度 1.3%,胶稠度 81毫米,直链淀粉 18.8%,食味品质 83 分。
早造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未达标),主要理化指标:整精米率24.4~44.0%,长宽比3.1,垩白粒率8~11%,垩白度1.0~2.5%,胶稠度78~79毫米,直链淀粉 13.7~15.9%,食味品质 76~78 分。
3. 抗病性:高 抗 稻 瘟 病, 中 B、 中 C 群 和 总 抗 性 频 率 分 别 为 100%、96.2~100%、97.9~100%,病圃鉴定穗瘟2级(单点最高级5级),叶瘟1.5~2.3级(单点最高级 4 级);中感白叶枯病(IV 型菌 3 ~ 5 级,V 型菌 7 级)。耐寒性中强。
4. 农艺性状: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抗倒性较好,耐寒性中强,后期熟色中。科高 107.7~110.1 厘米,穗长 21.4~22.0 厘米,亩有效穗 17.6~18.3 万穗,每穗总粒数 133~144 粒,结实率 84.9~87.2%,千粒重 24.5~24.6 克。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产量表现 :
广东省种植面积 2014 年 9.6 万亩,2015 年 13.9 万亩,2016 年 11.3 万亩。2011 年广东省早造区试,平均亩产 507.63 公斤,比对照种玉香油占(超级稻)增产 3.51%,增产极显著。2012 年早造复试,平均亩产 465.13 公斤,比对照增产 5.40%,增产不显著。2012 年早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47.14 公斤,比对照种增产 11.82 %。日产量 3.63 公斤。
2012 年国家华南早籼区试,平均亩产 497.99 公斤,比对照种天优 998(超级稻)增产 7.08%,增产极显著 ;2013 年国家华南早籼区试复试,平均亩产484.27 公斤,比对照种天优 998 增产 5.33%,增产极显著 ;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91.13 公斤,比对照种天优 998 增产 6.21%。
栽培(养殖)要点 :
1.适时播种,疏播培育壮秧。
2.合理密植。一般每亩大田用种量1.5~2kg,插植栽培一般每科插2~3苗,规格为 16.7cm×20cm。
3.科学施肥。中等肥力水平栽培,N、P、K 施用比例为1﹕0.5﹕1.2,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晚造适施中期肥。
4.科学管水。前期浅水回青促分蘖,够苗期开始露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至黄熟期保持田间湿润,防止脱水过早,以利于提高结实率。
适宜区域:华南双季稻区可早、晚造兼用,长江流域可作中稻、双季晚稻和一季晚稻种植。
病(虫)害发生情况 :未发现。
注意事项: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的病虫预报,及时防治病虫害。
选育单位:
单位名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金颖东一街 3 号邮政编码 :510640
联系电话:13600477892
电子邮箱:XXS123@163.com
金农丝苗
品种来源:由金华软占 / 桂农占杂交选育而成
审定情况:2010 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审定编号:粤审稻 2010018
特征特性:
1. 主要农艺性状 :属感温型常规稻品种 :早 、中、晚兼用,晚造平均全生育期约 108 天,比优优 122 迟熟 4-6 天。该品种分蘖力较强,株型中集叶色浓绿,叶姿挺直,穗长大,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较强,耐寒性中强。株高约 100 厘米。千粒重约 19 克。
2. 主要品质指标 :广东省区试鉴定米质达国标、省标 2 级。其中,整精米率 73.6%,垩白粒率 4%,垩白度 1.5%,直链淀粉 16.1%,胶稠度 73 毫米,食味品质分 81 分。粒型属广东丝苗型,饭软,饭味浓,有弹性,口感好。
3. 抗逆(含病虫)性 :抗—中抗白叶枯病,中感稻瘟病。2008 年省区试白叶枯病鉴定结果为抗白叶枯病(1 级),2009 年鉴定为中抗白叶枯病(3 级)。稻瘟病中 B、中 C 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 77.78%、82.35%、80%,病圃鉴定穗瘟6-7 级,叶瘟 2.3-3 级 ;抗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为中强。
4. 产量表现 :金农丝苗是一个超高产性能突出,适应性广、稳产性好的水稻品种,2012 年被国家确认为超级稻品种 ; 2008、2009 年两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 442.79、441.72 公斤,比对种照优优 122 增产 9.12%和 7.84%,,增产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产量分别列参试组的第一、第二名,两年平均增产 8.48%。2009 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427.27 公斤,比对照种增产4.21%。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产量表现:
2011 年早造揭阳市锡场镇大寮村种植百亩高产示范片,经广东省农业厅组
织省内外专家进行实割测产验收,最高亩产 754.4 公斤,平均亩产为 738.0 公斤。
2012 年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推广品种,近 3 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约 197 万亩。
栽培(养殖)要点:
1.适时播植,培育壮秧。金农丝苗早造属中迟熟品种,宜于2月底3月初播种,清明前后移植,晚造中早熟,宜于 7 月中旬播种,立秋前移植。
2.合理密植。金农丝苗分蘖力中强,秧田要注意培育壮苗,本田要插足基本苗早施重施促蘖肥,提高有效穗数 ;前期浅水分蘖,够苗晒田 ;中期注意肥水调节,减少无效分蘖,后期要注意保持田土湿润,防止过早断水,影响灌浆结实。
3.该品种耐肥抗倒力较强,在中等以上地力田类种植,更能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
4.病虫防治。在稻瘟病严重地区,应注意做好防病治病工作。
适宜区域:该品种较适宜我省粤东地区揭阳、汕尾、惠州、及台山、珠海、廉江、茂名等非稻瘟病区域推广应用。
病(虫)害发生情况 :
尚未发生过大面积的影响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害情况。
注意事项:稻瘟病严重地区要注意防病工作。
选育单位:
单位名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金颖东一街 3 号
邮政编码:510640
联系人:江奕君
联系电话 :020-87596274
电子邮件 :1785069311@qq.com
美香占2号
品种来源:金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 Lemont 为母本,以丰澳占为轮回亲本(父本),经三次杂交育成的早晚兼用型特优质水稻新品种。
审定情况:2006 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2 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5 年江西省品种引种许可。
审定编号:粤审稻 2006009、滇审稻 2012013
特征特性:
1. 属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早、晚兼用,晚造平均全生育期 112~113天,与粳籼89相当。
2. 品质优,清香型香稻:美香占2号米质达国标和省标优质 2 级,外观品质为晚造特一级,属清香型香稻,主要理化指标:整精米率 63.7%~67%,垩白粒率 8%~20%,垩白度 0.8%~1.4%,直链淀粉 15%~17.6%,胶稠度 72~77mm,理化分 63 分,食味品质分 82 分。米饭香滑、柔软可口,米粒细长,早晚造心腹白少,外观靓,适合稻米产业化开发。
3. 抗病性:中感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 76.5%、77.8%、75.7%,病圃鉴定穗瘟 6 级,叶瘟 4.67 级 ;中感白叶枯病(5 级)。耐寒性中弱。
4. 农艺性状:美香占 2 号株型好,生势强,穗粒小,分蘖力较强,结实率较高,熟色好,耐寒性中弱。主要农艺性状指标 :晚造株高 90.5~96.6 厘米,穗长 20.6~21.2 厘米,亩有效穗 21.8~22.1 万,每穗总粒数 108~120.2 粒,结实率 83.9%~87.7%,千粒重 18.1~18.5 克。
5. 适应区域:华南双季稻区可早、晚造兼用,长江流域可作双季晚稻和一季晚稻种植。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产量表现:
广东省种植面积 2014 年 63.8 万亩,2015 年 74.30 万亩,2016 年 82.0 万亩。已成为广东省高端优质稻最重要新品种。
2003、2004 年晚造广东省优质稻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 353.94 公斤和376.21 公斤,比对照粳籼 89 减产 14.13% 和 11.7%。2004 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358.51 公斤,比对照种减产 8.21%。日产量 3.17~3.34 公斤。
栽培(养殖)要点:
(1)适时播种,疏播培育壮秧。
(2)合理密植。一般每亩大田用种量 1.5~2kg,插植栽培一般每科插 2~3 苗,规格为16.7cm×20cm。
(3)科学施肥。中等肥力水平栽培,N、P、K 施用比例为1﹕0.5 ﹕1.2,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晚造适施中期肥。
(4)科学管水。前期浅水回青促分蘖,够苗期开始露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至黄熟期保持田间湿润,防止脱水过早,以利于提高结实率。
适宜区域:华南双季稻区可早、晚造兼用,长江流域可作双季晚稻和一季晚稻种植。
病(虫)害发生情况:未发现。
注意事项: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的病虫预报,及时防治病虫害。
选育单位:
单位名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联系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金颖东一街 3 号
邮政编码 :510640
联系电话 :13600477892
电子邮箱 :XXS123@163.com
天优 3618
品种来源:天丰 A/ 广恢 3618
审定情况:2009 年通过广东省审定
审定编号:粤审稻 2009004
特征特性:
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平均全生育期 126~127 天,与粤香占相近。株型中集,分蘖力和抗倒力中等,穗大粒密,后期熟色好。耐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开花期均为中强。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 95.7%,对中 C 群、中 B 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 96.0% 和 92.1%,田间监测结果表现抗叶瘟、中抗穗瘟。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产量表现:
2012 年种植面积 53.01 万亩,2013 年种植面积 18.80 万亩,2014 年种植面积 23.80 万亩,2015 年种植面积 18.20 万亩,2016 年种植面积 14.40 万亩2007、2008 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 462.1 公斤和 471.9 公斤,分别比对照种粤香占增产 13.18% 和 16.08%,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两年产量分列同组第二、第一位 ;2008 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474.4 公斤,比对照种粤香占增产10.94%。2011 年10月30日,天优 3618 通过百亩示范方测产验收,113.3 亩示范方折合标准产量为平均亩产729.9 公斤。
栽培(养殖)要点:
适时播种,稀播培育壮秧。晚造秧龄 16-18 天,早造秧龄 28-30 天。亩插6-8 万基本苗,施足基肥,早施促蘖肥,适施穗肥,氮、磷、钾肥(1:0.5:1)配合施用,勿过氮。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浅水孕穗抽穗,后期干湿排灌,勿过早断水,注意病虫害防治。
适宜区域: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病(虫)害发生情况:2012 年至 2016 年连续多年在广东大面积推广种植,未见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大面积发生。
选育单位 :
单位名称: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联系人:王丰
联系电话:020-38491901 13609012231
电子邮箱:fwang1631@163.com
五丰优 615
品种来源:五丰 A / 广恢 615
审定情况:2012 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审定编号:粤审稻 2012011
特征特性:
1. 主要农艺性状 :属感温型三系杂交稻品种,早 、晚兼用,早造平均全生育期约 129 天,与粤香占相同。茎态中集,茎杆粗壮,基部干整,剑叶直中宽,叶色中绿 ;分蘖力中等,抽穗整齐,穗大粒多,后期熟色好 ;抗倒力中强,耐寒性中强。株高约 100 厘米。千粒重约 22 克。
2. 主要品质指标 :广东省区试鉴定早造米质未达优质等级。其中,出糙率79.5%,整精米率 43.6%,垩白粒率 50%,垩白度 19.0%,直链淀粉含量 14.4%,胶稠度 88 毫米,长宽比 3.3。食味品质分 81 分。该组合胶稠度很高,米饭软而不烂,有弹性,口感好。
3. 抗逆(含病虫)性 :高抗 - 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其中,2010 年早造广东省区试鉴定结果是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 92.86%,中 B 群、中 C 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 81.25% 和 100%,病圃鉴定叶瘟 1.4 级、穗瘟 1.8 级 ;2011年广东省区试鉴定结果是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 100%,对中 B 群、中 C 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 100% 和 100%,病圃鉴定叶瘟 2.5 级,穗瘟 4.0 级 ;两年区试鉴定结果均感白叶枯病 ;抗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为中强。
4. 产量表现:2010、2011 年早造参加广东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47.22 公斤和 543.42 公斤,比对照种粤香占分别增产 14.79% 和 18.78%,亩增 57.63 公斤和 86.92 公斤,2011 年早造比同组另一方对照种天优 122 增产20.63%,亩增 93.92 公斤,两年区试均达极显著水平,均列参试组首位,比对照种平均增产 16.78%,其中 2011 年早造区试中,全省 13 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达 100%,有 8 个试点产量均列第一位,4 个试点列第二、三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478.19 公斤,比粤香占增产 9.24%。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产量表现:
2013 年晚造五丰优615在兴宁的百亩高产示范片,经农业部组织省内外专家进行实割测产验收,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729.96 公斤。2015 年早造在高州泗水镇万亩示范片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575.3 公斤;2015 年早造在阳西县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557.3公斤;2015 年早造作为国家水稻高产创建—高产模式攻关的主选品种,产量最高的攻关模式三,亩产达744.4 公斤。2014年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推广品种,近3年累计推广种植面积为215.3 万亩。
栽培(养殖)要点:
1. 适时播植,培育适龄壮秧。大田用种量每亩约1-1.2公斤,早造 2 月底3 月播种,晚造在7月上中旬播种,大田育秧以叶龄 4.5-5 片叶移栽为宜,塑盘秧在3.5-4片叶抛植。
2. 合理密植,该组合分蘖力中强,基本苗以5-6万苗为宜,可采用6×5 或7×5寸规格。
3. 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早施重施促蘖肥,提高有效穗数。采取攻前、补中、壮尾的施肥原则。
4. 合理灌溉:插后浅水回青,薄水分蘖,够苗露田,抽穗扬花期薄水灌溉,成熟期干湿交替,注意保持田土湿润,防止过早断水,影响灌浆结实。该品种属穗重穗数兼顾型,植株矮壮,在中等以上地力田类种植,更能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
适宜区域:该品种较适宜我省粤北中稻区,中北稻作区如梅州市、河源市、惠州市等,和中南稻作区如肇庆市、云浮市、阳江市、茂名市等区域推广应用。
病(虫)害发生情况:尚未发生过大面积的影响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害情况。
注意事项:沿海地区要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选育单位:
单位名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金颖东一街 3 号
邮政编码:510640
联系人:江奕君
联系电话:020-87596274
电子邮件:1785069311@qq.com
五山丝苗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茉莉丝苗和五山油占杂交育成的早、中、晚兼用型优质水稻新品种。
审定情况:2009 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2015 年四川、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6 年安徽省品种审定;2013 年江西省引种许可,2015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引种许可。
审定编号:粤审稻 2009031,川审稻 2015019,陕审稻 2015012,皖稻2016055,赣引稻 2013002。
特征特性:
1. 属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早 、中、晚兼用,广东省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09~114 天,比粳籼 89 早熟 3 天。
2. 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高抗稻瘟病,中 B、中 C群和总抗性频率均为 100%,病圃鉴定穗瘟 1~1.67 级,叶瘟 1 级;中抗白叶枯病(3 级),(IV型菌 1-3 级,V 型菌 5-7 级)。
3. 品质优。广东省晚稻区试,米质达国标优质 2 级、省标优质 2 级,主要理化指标:整精米率 72.2%,垩白粒率 20%,垩白度 2.8%,直链淀粉 19.9%,胶稠度 73 毫米,食味品质分 80 分,粒型属广东丝苗型,饭软,有弹性,食味好,口感佳。
四川省中稻区试,米质达国颁二级优米标准,整精米率 62.5%,出糙率78.8%,长宽比 3.0,垩白粒率 10%,垩白度 1.9,直链淀粉 16.6%,胶稠度 70mm,蛋白质 9.3%。
陕西省中稻区试,米质达国标优质籼稻谷 3 级标准。
安徽省中稻区试,米质达部标 3 级。
4. 农艺性状 :成穗率高,株型中集,叶色浓,叶姿挺直,熟色好,抗倒性强。晚造科高 99.1~101.5 厘米,穗长 21.7~22.5 厘米,亩有效穗 20.9~21.3 万穗,每穗总粒数 143.6~149.5 粒,结实率 77.0%~80.9%,千粒重 20.2~20.6 克。
5. 适应区域 :华南双季稻区可早、晚造兼用,长江流域可作中稻、双季晚稻和一季晚稻种植。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产量表现:
广东省种植面积 2014 年 49.6 万亩,2015 年 51.7 万亩,2016 年 57.1 万亩。五山丝苗是一个高产性能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水稻新品种。
2007、2008 年两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 459.65、456.56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分别增产8.70%和14.17%,两年增产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两年产量均列参试组的第一名,两年平均增产达 11.44%,达到农业部广适型超级稻品种的产量认定标准 ;2008 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457.24 公斤,比对照种粳籼 89 增产 14.92%。
2012 年四川省水稻中籼中熟组区试,平均亩产 526.60 公斤,比对照辐优838 增产 3.60%,增产点率 75% ;2013 年续试平均亩产 543.49 公斤,比对照辐优 838 增产 4.40%,增产点率 80% ;两年区试平均亩产 535.05 公斤,比对照辐优 838 增产 4.01%,增产点率 78%。2014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37.66 公斤,比对照辐优 838 增产 4.66%。
2012 年陕西省中稻区试,平均亩产 511.1kg,较对照(平均值)增产 9.46%,增产极显著 ;2013 年续试,平均亩产 544.4kg,较对照黄华占增产 7.35%,增产极显著 ;2014 年续试,平均亩产 546.4kg,较对照汕优 63 增产 4.03%,增产极显著 ;3 年区试平均亩产 534.0kg,较对照平均增产 6.85% ;2014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30.3kg,比对照汕优 63 增产 1.75%。
安徽省 2012 年中籼区域试验亩产 593.81 公斤,较同组平均值减产 2.71% ;2013 年区域试验亩产 608.87 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 5.25%(显著)。2014 年生产试验亩产 619.4 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 4.82%。
栽培(养殖)要点:
1. 适时播种,疏播培育壮秧。
2.合理密植。一般每亩大田用种量1.5~2kg,插植栽培一般每科插2~3苗,规格为 16.7cm×20cm。
3. 科学施肥。中等肥力水平栽培,N、P、K 施用比例为 1 ﹕ 0.5 ﹕ 1.2,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晚造适施中期肥。
4. 科学管水。前期浅水回青促分蘖,够苗期开始露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至黄熟期保持田间湿润,防止脱水过早,以利于提高结实率。
适宜区域:华南双季稻区可早、晚造兼用,长江流域可作中稻、双季晚稻和一季晚稻种植。
病(虫)害发生情况:未发现。
注意事项: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的病虫预报,及时防治病虫害。
选育单位: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金颖东一街 3 号
邮政编码:510640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联系电话:13600477892
电子邮箱:XXS123@163.com
五优 308
品种来源:五丰 A/ 广恢 308
审定情况:2006 年通过广东省审定,2008 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审定编号:粤审稻 2006059,国审稻 2008014
特征特性:
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5~127天,与中9优207相当。株型中集,分蘖力和抗倒力中强,有效穗多,剑叶短小,穗大粒多,后期熟色好。科高 90.5~101.8 厘米,穗长 19.7~21.3 厘米,每穗总粒数 140~147 粒,结实率 76.7%~78.2%,千粒重 22.2~23.8 克。早造米质未达国标优质等级,直链淀粉25.6%,胶稠度 72 毫米,长宽比 2.8。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 93.2%,对中 C 群、中 B 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 100% 和 92.63% ;感白叶枯病,对 C4 菌群、C5 菌群分别表现中感和高感。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产量表现:
2012 年种植面积 82.18 万亩,2013 年种植面积 140.9 万亩,2014 年种植面积 65.9 万亩,2015 年种植面积 62.50 万亩,2016 年种植面积 44.70 万亩。2005、2006 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 491.2 公斤和 438.6 公斤,分别比对照种中 9 优 207 增产 17.30% 和 13.84%,增产均达显著水平 ;2006 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448.2 公斤。
栽培(养殖)要点:
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 10~12 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 1~1.5 千克,稀播、匀播培育状秧。秧龄 20 天内或叶龄 5.5 叶龄移栽,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栽插规格以 16.7 厘米 ×20 厘米或 20 厘米 ×20 厘米为宜,每穴栽插 2 粒谷苗。中等偏上肥力水平栽培,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配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水分管理上掌握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露晒田、复水抽穗、后期湿润灌溉的原则。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适宜区域:适合广东省各地早、晚造种植。适宜在江西、湖南、浙江、湖北和安徽长江以南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病(虫)害发生情况:2012 年至 2016 年连续多年在广东大面积推广种植,未见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大面积发生。
选育单位:
单位名称: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联系人:王丰
联系电话:020-38491901 13609012231
电子邮箱:fwang1631@163.com
粤农丝苗
品种来源:黄华占 / 粤泰 13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审定情况:2011 年通过广东省审定,2013 年通过海南省审定,2017 年通过湖北、广西审定(公示)
审定编号:粤审稻 2011023,琼审稻 2013017
特征特性:
1. 主要农艺性状好 :粤农丝苗属早、晚两用型感温中迟熟常规水稻品种,早造全生育期 128 天,晚造全生育期 111 天,比粳籼 89 早熟 1-2 天。该品种株型紧凑,株高适中,分蘖力中等,叶色绿,叶姿中直。科高 97.0-97.9 厘米,穗长 21.3-21.4 厘米,亩有效穗 19.4-19.7 万穗,每穗总粒数 122-124 粒,结实率 87.1-88.0%,千粒重 22.0-22.6 克。
2. 产量高:2009 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 , 平均亩产 420.72 公斤,比对照粳籼 89 增产 6.05%,增产显著。2010 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品 437.82 公斤,增产 7.86%,增产极显著。
3. 抗病、抗逆性强:高抗稻瘟病,中 B、中 C 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92.31-100%、100%、97.06-100%,病圃鉴定穗瘟 1-2.5 级,叶瘟 1.5-2.3 级,中抗白叶枯病。抗倒性强,耐寒性中,后期熟色好。
4. 米质优:米质鉴定为国标和省标优质 2 级,主要理化指标 :整精米率73.0%、垩白粒率 6%、垩白度 0.9%、直链淀粉 17.3%、胶稠度 70 毫米、食味品质分 81 分。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产量表现:
应用面积:2012 年全省种植面积 13.19 万亩,2013 年 37.50 万亩,2014年 31.1 万亩,2015 年 34.1 万亩,2016 且 49.4 万亩,在广东及华南稻区推广应用前景很好。
产量表现:2009 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420.72 公斤,比对照粳籼 89 增产 6.05%,增产显著 ;2010 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品 437.82 公斤,增产 7.86%,增产极显著,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404.27 公斤,增产 2.08%。
栽培(养殖)要点:早施、重施分蘖肥,以增加亩有效穗数。
适宜区域:适合广东省粤北以外粤作区早、晚造种植。
病(虫)害发生情况: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生产上基本无病(虫)发生。
注意事项:栽培上要注意合理施肥、后期防止过早断水,以免影响谷粒充实饱满。
选育单位:
单位名称:广州市天河区金颖东一街 3号
邮政编码:510640
联系人:何秀英、廖耀平、陈钊明、程永盛、陈粤汉
联系电话:85261020
电子邮件:xyhe@163.com
华航 31 号
品种来源:特华占空间诱变材料 H-31/ 华航 131(华南农业大学 / 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审定情况:2010 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2015 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
审定编号:粤审稻 2010022
特征特性:
华航 31 号属早晚兼用型籼稻品种,在广东省早造平均全生育期约125~130 天左右,晚造平均全生育期 110~111 天,比粳籼 89 早熟 2 天 ;株高 109.5~110.6 厘米,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叶色中,叶姿中,长势繁茂,抽穗整齐,耐寒性强,抗倒性强,后期熟色好。穗长 24.3~24.9 厘米,亩有效穗 18.2~18.6 万,每穗总粒数 132.1~132.5 粒,结实率 83.5%~85.8%,千粒重 22.0~22.3 克。稻瘟病抗性鉴定为抗至高抗,经鉴定,对稻瘟病总抗性频率98.4%~100%,其中对中 B 群 96.9%~100%、中 C 群 100% ;病圃鉴定叶瘟 1 级,穗瘟 1.5-3.67 级 ;中感白叶枯病(5 级);米质达国标优质 2 级、省标优质 2 级,主要理化指标:整精米率 72.5%,垩白粒率 4%,垩白度 0.8%,直链淀粉 16.2%,胶稠度 71 毫米,粒型(长宽比)3.6~3.7,食味品质分 80 分。该品种抗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为强、开花期为中强,耐寒性鉴定为强。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产量表现:
华航 31 号 2008 年晚造参加广东省水稻新品种区试初试,平均亩产420.54 公斤,比对照种粳籼 89 增产 5.17%,增产不显著 ;2009 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 442.57 公斤,比对照种增产 8.72%,增产极显著。2009 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6.60公斤,比对照种增产7.62%。日产量3.82-3.99公斤。2012年晚造,在揭东县炮台镇百亩片验收亩产达 735.05 公斤 / 亩,2014 年晚造在兴宁市福兴街百亩片验收亩产达 741.3 公斤 / 亩。近三年应用面积 172 万亩。
栽培(养殖)要点:
1. 在广东省早造 2~3 月播种,秧龄 25~30 天(抛秧 15~20 天),晚造 7 月上中旬播种,秧龄 15~18 天(抛秧 7~10 天)。
2. 分蘖力中等,插够基本苗,亩插 1.5~1.8 万穴,每穴 3~4 苗,抛秧每亩35~40 盘左右为好。
3. 施足基肥,早施重施追肥,适时排水晒田,适施促花肥和保花肥,发挥穗大粒多的特点。
4. 在有条件的地方,尽量以腐熟有机肥作基肥,亩施鸡粪 100~150 公斤或猪粪 300~500 公斤,有机肥与磷肥堆沤不少于 20 天。
5. 齐穗期后可喷施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硼肥以及叶面肥等提高结实率。该品种根系发达,后期仍能保持旺盛生理功能,适时收获,有利于提高实收产量。
适宜区域: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区作早、晚造种植。
病(虫)害发生情况:生产上无病虫害发生
注意事项:无
选育单位:
单位名称: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 483 号
邮政编码 :510642
联系人:王慧
联系电话:13672499478
电子邮件:wanghui@scau.edu.cn
深两优 870
品种来源:深 08S×P5470
审定情况:2014 年经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审定编号:粤审稻 2014037
特征特性:
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平均全生育期 117 天,与对照种粤晶丝苗 2号相当。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弱,抗倒力强,耐寒性中(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为中),后期熟色好。科高 96.0~97.6 厘米,亩有效穗 15.0~16.4 万,穗长 23.5~24.3厘米,每穗总粒数 149~152 粒,结实率 83.0%~84.2%,千粒重 26.2~26.7 克。
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 3 级和省标优质 3 级,整精米率 61.4%~68.5%,垩白粒率12%~15%,垩白度 1.2%~1.6%,直链淀粉 13.7%~15.4%,胶稠度 60~68 毫米,长宽比 3.2~3.3,食味品质 76 ~ 80 分。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 93.5%~95.7%,对中 B 群、中 C 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 93.8%~95.8% 和 92.3%~94.7%,病圃鉴定叶瘟 1.6~2.3 级、穗瘟 3.0 级 ;感白叶枯病(Ⅳ型菌 7 级,Ⅴ型 7 级)。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产量表现:
2014 年参加粤北单季稻品种表证试验表现 :平均亩产 589.00 公斤,比对照种 Q 优 6 号增产 13.01%。全生育期 120 天,比 Q 优 6 号长 5 天。
2014 年 11 月 9 日,农业部超级稻验收专家组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龙母镇珠塘村进行的百亩示范片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现场考察了该品种田间种植表现,按照农业部《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有关规定,随机抽取 3 块田,用收割机实收测产,三块田平均亩产 721.8 公斤。
2015 年、2016 年晚造参加本公司的品比试验,获亩产 605.0 公斤、639 公斤,比对照种增产 8.7%、8.2%,均达显著水平。2015 年晚造参加梅县区城东镇的百亩高产示范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 726.5 公斤。获省农业厅推介为 2016 年、2017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2016 年 3 月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是十四、十五届广东种业博览会重点水稻推介品种。《深两优 870 的选育与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 2016 年梅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近三年应用面积 50 万亩以上。
栽培(养殖)要点:适当密植,早施重施分蘖肥,增加有效分蘖数 ;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适宜区域: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病(虫)害发生情况:抗稻瘟病。近年来没有明显病虫害发生的情况。
注意事项: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选育单位:
单位名称:广东兆华种业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三路小花园 38 号
联系人:王华镇
联系电话:13802363534、0753-2211015
传真:0753-2130293
电子邮箱 :gdzhzy@163.com
五优 1179
品种来源:五丰 A/ 航恢 1179(华南农业大学 / 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审定情况:2015 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审定编号:粤审稻 2015014
特征特性:
五优 1179属早晚兼用型籼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 123~124 天,比华优 665 迟熟 2~3 天。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株高适中,抗倒力强,耐寒性中等。科高103.4~103.7 厘 米, 亩 有效 穗 16.8~17.8 万, 穗 长21.9~22.0 厘 米, 每 穗 总粒数 157~162 粒,结实率79.4%,千粒重23.5~23.7克。
米质鉴定未达优质等级,整 精 米 率 28.3%~32.4%,长 宽 比 2.7~2.8, 垩 白粒 率 11%~13%, 垩 白度 2.3%~3.4%, 直 链 淀粉 13.6%~15.6%, 胶 稠 度80 ~ 90 毫米,食味品质分 76~78。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 91.18%~100%,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4.21%~100%和100%,病圃鉴定叶瘟2.0~2.5级、穗瘟 3.0~3.5 级(单点最高 5.0 级);高感白叶枯病(IV 型菌 5~9 级、 V 型菌 7~9 级)。耐寒性鉴定为中等。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产量表现:
2013 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 477.19 公斤,比对照种华优 665 增产5.32%, 增产未达显著水平 ;2014 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 512.03 公斤,比对照种华优 665 增产 5.00%, 增产达显著水平。2014 年早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4.35 公斤,比华优 665 增产 9.60%。日产量 3.85 ~ 4.16 公斤。2015 年在广东省累计推广应用 5.8 万亩,2016 年推广应用 20.5 万亩,累计推广应用 26.3 万亩。
栽培(养殖)要点:
1. 适时播种,培育健壮秧苗,秧龄 15 ~ 20 天(抛秧 7 ~ 10 天);
2. 适当稀植,亩插 1.3 ~ 1.5 万穴,每穴 2 ~ 3 苗,抛秧每亩 30 盘左右为好 ;
3. 施足基肥,早施重施追肥,适时排水晒田,巧施适施促花肥和保花肥。
适宜区域:适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种植。
病(虫)害发生情况:生产上无病虫害发生
注意事项: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选育单位:
单位名称: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 483 号
邮政编码:510642
联系人:陈志强
联系电话:13802998198
电子邮件:chenlin@scau.edu.cn
有了这么详细的介绍,
这下今年的水稻选种、种植等就清楚啦!
农业君温馨预告,
明天将推送主导品种中的18个蔬菜种类哦~
供稿:科技教育处
编辑:付慧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