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日[关于五月二十日的基本详情介绍]

huafeng1103 6

1915年9月1日,长沙大公报创刊。此报与大家所熟悉的大公报,并无隶属关系,已经雷同,纯属巧合。

该报竖行繁体,第一张第二页右上角为正文起始之处,镌四个大字——

毋忘国耻。

(大公报截图)

报纸开张,本当喜庆,为何如此沉重?

原来,就在这年的5月7日,日本向袁世凯发出了接受其二十一条的最后通牒,两天之后,北洋政府回复接受。

之所以是最后通牒,只因当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就把包含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提交给老袁,要他绝对保密,尽速答复。

老袁并非一吓就软的主,他跟日本人打交道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几十年了。

因此,他采取一个拖字诀,一边拖延时间,一边与日本秘密谈,一边叫自己的日本顾问回国活动,一边向列强及新闻界透露相关信息,希图以夷制夷,并以舆论之力,抗拒日本。

只是,日本早知他的软肋,且此时欧战正酣,列强无暇东顾,口惠而实不至,并不想真正帮忙,所以,袁世凯压力山大。

秘密谈判三个月后,此事越来越为外界所知,国民群情激愤,日本恐怕久拖不决,好事成空,于是既以军事相压,又以利益相诱,做出了一些退让,终使得袁世凯扛不住,同意答应修订后的条件。

尽管这些条件跟最初的相比,似乎争回了一些权益,但整体而言,仍将对中国造成重大损害。

5月25日,条约签订,因此这年为民国四年,故称《中日民四条约》。

随后,中国驻日公使陆宗舆6月8日在日本东京与其外相加藤高明换约。

据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中考证,1915年5月16日,上海企业家穆藕初致电全国教育联合会,要求与会代表通告本省大中小学校,勿忘5月7日国耻。5月20日,江苏教育会通过全省学校,以每年5月9日作为国耻纪念日,并列入校历。全国教育联合会后通过决议将每年5月9日作为国耻纪念日。

可见,早在条约签订的过程中,国耻日便已经被提出并公布全国了。

因此,长沙大公报以此为声倡,也就十分正常了。

前文有说到,他们的正文始于第一张第二页,第一页则于报名之外,差不多都是中华书局的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等教材广告。

(大公报截图)

他们广而告之的教材特点第二条即是,注重国耻,一洗牵强讳饰之弊。

可见,勿忘国耻,乃是当时社会的普遍风气。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