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莲[关于紫金莲的基本详情介绍]

huafeng1103 好资讯紫金莲[关于紫金莲的基本详情介绍]已关闭评论1字数 2987阅读模式

小编导读

一团和气这个词常常被用来形容温馨、快乐、幸福的氛围,然而,我们人本身,本质上也是一团和气哦!这和气不止有关于我们的心情,也关乎我们的身体健康。怎么回事儿呢?听听正文怎么说——

《中庸》里面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里的「中」,是中正,不偏不倚,既无太过,也无不及;「和」就是和谐、和洽。

中和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注重事物的均衡性、和谐性以及行为的适度性。

《周易》里有「得中」「中吉」等判辞,就是说持「中」就能获吉祥。

人是天地间的一团和气

「得中」观念对中医学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在中医学里,「中」常以「平」的面貌出现。「中」就是中间状态,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不亢不衰。「得中」就是「得平」,处于动态平衡、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通天下一气耳」,万事万物都是由气组成。再进一步的推导就是:万事万物是由不同的气组成。

而人处天地之间,得天地中和之气。

我们经常讲一句话,叫做「一团和气」。你看,一团气还不行,还得是「和」的气。也就是说,人是由天地之中、不偏不倚、最平和的气组成的。

那万物又得到了什么气呢?

既然人被设定为得中和之气,那么万物只能得天地的偏气。而且各偏各的,多半还不是只有一种偏。

健康的人得中和之气,但有病症的人,他体内的气是偏的。

或偏阴,或偏阳,表现出来就是偏寒或偏热。又或者多了东西,或者少了东西,那就表现出偏实或偏虚。

要治病,我们就需要在天地万物之中寻找能纠正身体偏差的物种。

找到了,它们就是中药——各种植物药、动物药、矿石类、贝壳类的药物。

所以,中医用药物治疗人体的疾病,逻辑上就是以偏纠偏:以万物各得的偏气,来纠正人当下的偏气。

《周礼》说:「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毒」指的就是药物本身自有的偏性。

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调「平」,就是调「中」法则。

比如「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高者抑之,下者举之」「闭者散之,开者合之」,就是调「中」的治法。

这就有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

中和者的面色和舌象

有病,就是「失中」,这就是医家所说的:「偏阴偏阳之谓疾。」

判断人体「中」的得或失,就是诊断。所以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既然健康人是得天地中和之气,那么外在就会有相应的中和表现。

比如面色上,应该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这里的黄色是黄种人的底色,红色是有血色。明润含蓄,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这个人气色很好」的那个「气」。

我们做诊断,就以这个为依据。凡是跟这个中正的颜色不同的,它就可能是有病的颜色。

不同的病,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在中医诊断学里面,人的面色偏青、赤、黄、白、黑,就代表了不同脏腑、不同性质的病证。

又或者,他面色上不明润含蓄了,而是过于晦暗,或过于暴露,这也算是病的颜色。

再看舌象,正常的舌头,简单的六个字概括,叫做「淡红舌,薄白苔」

如果你的舌相不是这样的,那可能就是病态。

病态之中又再细分:舌头的颜色,是偏红,偏淡,还是偏瘀暗等,它们就分别指向不同性质的疾病。

那舌苔假如不是薄白,厚了又是怎么回事?偏黄了又是怎么回事?偏腻了又是怎么回事?这些在中医学中通通都有总结,形成了诊断的指征。

再看看脉象:正常的脉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节律一致,柔和有力,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

凡是跟正常脉搏不一致,那么可能就是病脉。病脉又各有命名,比如浮脉、沉脉、数脉、迟脉、弦脉、紧脉等,分别主不同的证。

中医不抗病毒,怎么治好病呢

「中」不但可以显示全局状态,也可以说明局部的情境。

我们说肝「体阴而用阳」,肝为刚脏。假如肝本身藏血充足(阴足),柔能制刚,那么阳用的疏泄功能也舒畅,这肝就处在「得中」状态;

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火易旺,肾为「阴中之太阴」,肾水易寒。假如心与肾两者能相互协调,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那么心火平而肾水暖,这是心肾关系的「得中」;

肝从左升,肺从右降,脾胃为枢纽,人身太极也因此旋动,这就是气机升降的「得中」。

所以,所谓疾病,就是失去平衡;治疗,就是帮助他们恢复平衡;养生,就是保有中和、平衡状态。

当人体处在平衡状态、中和状态、和谐状态,人无偏,就不会生病。

经常有不明白中医原理的人,老是质问中医:你治疗又不抗病毒,又不抗菌,怎么能把病治好?

中医治疗的着眼点,不是与这些细菌、病毒去对抗。中医的内在逻辑是:当我把人的整体或局部调整到平衡状态、中和状态,那么细菌、病毒可能就不再能产生致病作用。

所以治病,可以针对西医所讲的病因来对抗,来治病,也可以不针对西医所讲的病因来治。

就好像面对敌人,你有你的武器,我有我的武器。你根据你的武器特点,采用你的打法;我根据我的武器特点,用我的打法。

能把敌人打倒,就是好方法。

对弈的乐趣,在于领略中道

《黄帝内经》里讲的「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内修的「得中」;

苏东坡说:「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这是心境上的「得中」。

吴清源先生在他的自传《中的精神》这本书中,概括说他的围棋理想可用「中和」这个词来表达。

他认为围棋起源于阴阳与天文,阴阳思想的最高境界是阴和阳的「中和」,所以围棋的目标也应该是中和。

「中」这个字,中间的一竖将口字分成左右两部分,这左右两部分分别代表着阴和阳,而阴阳平衡的那一点正好是「中」。

在围棋上,就是要思考「中」的那一点。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效率的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就是「正着」。那就是中和的意思。

所以,围棋是「六合之棋」「中和之棋」。

围棋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对弈的最终目的,是从中领略圆满调和的「道」。

吴清源认为自己的人生是追求中和的人生。而要达到「中」的境界,并不是容易的事。这需要精神上的修养。

他从5岁开始,就学习《大学》《中庸》等四书五经,后来一直坚持每天研究《易经》。

正是这种一心求道的围棋精神,使他从争胜负中超拔出来,展现出一种大气象的人格、大境界的追求。《易经》对人生教化作用,在这里就可以看到了。

以上就是我这节课要讲的中和思维。关于中和,我们最后重温一遍:

子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好 书 推 荐

《神奇三学易道医》

易、道、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数千年来,一直以其深邃的哲理、玄妙的变化、奥秘的内涵而具有磁石般的吸力,影响并推动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从而构成了三学一体、三学同源的态势。

作者以三学经典(《周易》《周易参同契》《老子》《庄子》《黄帝内经》《伤寒论》《类经》等书),作为全书之基石和立论之依据,旨在揭示易、道、医三学之间的相互变化和历史融合的奥秘与始末原由,从而向读者展示出一个沉积丰厚、内涵古朴、哲理独特、变化神奇、三学交融的境界。

该书以经典为根本,探微索隐,发奥启奇,颇多新意;不作离奇无稽之论,但发弘深有据之言;分别就《周易》《老子》《庄子》中的哲学内涵,原始医学、易道二学对中医药文化的巨大影响,王冰以《易学》《老子》《庄子》的思想训解《内经》、《伤寒论》中的易学,以及明代医家张介宾集诸家之大成创立医易学说等专题,共设十二章穷源竟委,以便比较全面、系统地展示易、道、医三学相关、相融的发展过程。(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微信公众号正安聚友会,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huafeng1103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4月2日 18:33:4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diujiu.com/zhixun/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