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水分管理,包括对果树进行合理灌水和及时排水两方面。
正确的果园水分管理,满足果树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是实现果树丰产、优质、高效易栽培的根本保证。
一、果树需水规律
植物的需水量,包括生理需水量和生态需水量。
①生理需水量。是植物正常生理代谢产生的水分消耗,如光合作用、叶面蒸腾作用。
②生态需水量。是由果园温度及地面蒸发引起。
水是包括果树在内的所有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最基本条件之一,水分影响果树生长、开花坐果、果实生长及果实品质。通常情况下,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能供应果树充足的水分,确保果树体内的各种生理生化活动的进行,使果树生长健壮、丰产、提高果品质量。
①当土壤水分含量过高,土壤通透能力变差,则果树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受到阻碍。
②反之,当土壤供水不足时,果树会受到水分胁迫的影响。
上述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果树的生长和结果,严重时会导致果树死亡。
(1)不同树种,需水量不同
果树在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对水分不同要求的生态类型。一般而言,本身需水量少,且具有旱生形态性状,如叶片小、全绿、角质层厚、细孔少的果树或具有强大根系的果树,抗旱力较强,按照抗旱能力和需水量不同,可将果树分为以下三类:
①抗旱力强的桃、扁桃、杏、石榴、枣、无花果、核桃、凤梨;
②抗旱力中等的苹果、梨、柿、樱桃、李、梅、柑橘;
③抗旱力弱的香蕉、枇杷、杨梅;、
(2)同一树种,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果树在各个物候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需水量也不同。就落叶果树而言,需水量具有以下特性:
①萌芽期:春季萌芽前,树体需要一定的水分才能发芽,此期水分不足,常延迟萌芽期或萌芽不整齐,影响新梢生长;
②花期:花期干旱或水分过多,常引起落花落果,降低坐果率;
③新梢生期:新梢生长期,温度急剧上升,枝叶生长迅速旺盛,需水量最多,对缺水反应最敏感,为需水临界期,如果供给不足,则削弱生长,甚至早期停止生长;
④花芽分化期:需水相对较少,如果水分过多,则削弱分化;
⑤果实发育期:需要一定水分,但过多易引起后期落果,或造成裂果,易造成果实病害,影响产量及果实品质;
二、果园田间灌溉
1、灌溉时期
一般认为,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持水量的60%-80%时,土壤中的水分与空气状况最符合果树生长结果的需要,当土壤含水量低于持水量的60%以下,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灌水。
国外用于果园灌水的仪器,最普遍采用的张力计。
2、灌溉方式
果园灌溉方式主要有沟灌、盘灌、穴灌、喷灌、滴灌、渗灌等。
灌溉方式
①沟灌
在果园行间开沟,进行灌溉。灌溉完毕,将沟填平,是地面灌溉的一种较合理的方法。
优点:土壤浸湿度较均匀,防止土壤结构的破坏,土壤通气良好。
缺点:用水量大,易造成水资源浪费。
沟灌
②盘灌
以树干为圆心,在树盘投影以内以土埂围成圆盘,圆盘与灌溉沟相通。灌溉前疏松盘内土壤,使水容易渗透,灌溉时水流入圆盘内,灌溉后挖松表土,或用草覆盖,以减少水分蒸发。
优点:节约用水。
缺点:浸润土壤的范围较小,破坏土壤结构,使表土板结。
盘灌
③穴灌
在树冠投影的外缘挖穴,将水灌入穴中,以灌满为度。穴的数量依树冠大小而定,一般为8-12个,直径30cm左右,穴深以不伤粗根为准,灌后将土还原。
优点:用水经济,浸润土壤的范围较宽、均匀,不会引起土壤板结。
缺点:工作强度大。
穴灌
④喷灌
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动力、水泵、输水管道及喷头等部分。
优点:节约用水,保持疏松状态,调节果园气候,减免低温、高温、干风对果园的危害,对平整土地要求不高,山地亦可采用。
缺点:可能加重有些果树感染真菌病害,在有风的情况下,风速在3.5米/秒以上的速度时,喷灌难做到灌水均匀,并增加水量损失。
喷灌
⑤滴灌
是以水滴或细小水流缓慢地施于植物根域的灌水方法。
优点:可实现果园精准灌溉,节约用水,节约劳力,有利于果树生长结果。
缺点:投资较大,管道和滴头容易堵塞,滴灌管道在冬季容易发生冻害。
滴灌
⑥渗灌
渗灌为地下灌溉方式,这种方式可实现果园精准灌溉,节约用水,少占土地;但成本高,难以维修。
渗灌
三、果园排水
果园排水方式主要有明沟排水和暗沟排水两种方式。
1、明沟
明沟排水是在地面挖成沟渠,广泛的应用于地面和地下排水,排水沟通常用于地面的灌溉注水和雨水。
2、暗沟
暗沟排水多用于汇集的排出地下水,在特殊情况下,也可用暗管排泄雨水或过多的地面灌溉注水。
果园水分管理是果园田间管理核心内容之一,生产上,应依据所栽培果树的需水规律,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科学规范的开展水分管理工作,是获得果树优质生产的保证。